3月26日下午,暨南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以“肿瘤个性化治疗靶点和伴随诊断的创新模式”为题在校本部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无涯学院何仲贵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张灏教授首先介绍了精准肿瘤和病理的研究发展现状。随后,张教授对在唾液中获得外泌体,用于早期检测和个体化治疗向大家做了具体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循环中肿瘤分泌的外泌体可能含有关于癌症的转录,翻译或表观遗传学信息,并已作为用于癌症诊断或预后的液体活检方法出现;2.嵌合RNA在癌症中的发现以及最近的进展,揭示嵌合RNA在循环外来体中的应用,作为癌症分子检测的非侵入性方法和监测治疗反应以定制治疗决策;3.开发用于个性化癌症治疗的新型靶标和模型系统。最后,张教授总结道,外泌体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肯定值得我们去研究,因为它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式。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教师与广大研究生围绕着肿瘤外泌体成为诊断生物标记物、肿瘤个体化治疗等相关学术问题,与张灏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这次报告会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大家对外泌体的探索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