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大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网 >> 学科建设 >> 学科动态 >> 浏览文章

我校举办微生物来源活性天然产物学术报告会

作者:李占林 来源:中药学院、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浏览: 发布时间:2019-05-27 16:34:43 【字体:

5月26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志国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围绕微生物来源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和生物合成机制,分别作了题为“两类抗肿瘤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的新进展”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药学院副院长李宁教授主持,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无涯学院等多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于志国教授以共生菌在线虫侵染昆虫过程中的作用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新颖的物质资源宝库。并以一株发光杆菌属和四株致病杆菌属细菌为例,详细介绍了从其中得到的具有抗植物病原菌和杀线虫活性的二苯乙烯类、链肽和环肽、异腈类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此外,还介绍了课题组从两株链霉菌中得到的新颖骨架二萜和芳香聚酮类结构。

唐功利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在高活性四氢异喹啉和苯并双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中的新发现。其中在萘啶霉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新奇的自抗性机制——分泌型氧化酶NapU在胞外氧化无活性前体生成具有半缩醛胺药效团的萘啶霉素,随后进一步氧化形成酰胺结构失活而实现自我保护(PNAS 2018, 115: 11232-11237)。在谷田霉素/CC-1065生物合成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自由基S-腺苷甲硫氨酸(SAM)蛋白(C10P)和一个O-甲基转移酶(C10Q)组成的双酶体系共同催化形成关键药效团环丙基结构(Nat. Commun.2018,9, 2771),同时介绍了该结构的降解机制(Nat. Commun.2017, 8, 1485)。

两位专家从“拓宽微生物来源”——“广度”和“探索生物合成机制”——“深度”两个维度,向与会研究生和教师们展示了微生物来源活性天然产物研究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同时,他们“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科研精神也激励着广大师生勇攀科研高峰。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编:110016
通信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办公地点:南校区行政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