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大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网 >> 学科建设 >> 学术报告 >> 浏览文章

基于中药的新药发现研究与实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发布时间:2013-10-09 17:08:36 【字体:

 

 

报告人:余伯阳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报告题目:基于中药的新药发现研究与实践

报告时间:1011日(周五)9:00-1000

报告地点:图书馆五楼第一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附报告人简介:

余伯阳,理学博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药复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专家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物新制剂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药学学报,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科学大学学报等10多个杂志的编委。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获得者,国家教委列为优秀青年教师重点跟踪支持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主要从事的研究有中药复方的质量标准与体内过程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中药资源化学、中药新药开发等。其中对麦冬等类中药材的系统研究,有些成果经国家级鉴定具国际先进水平,被中国药典委员会采纳;基于此开发了中药二类新药汝可心宁。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对生脉散等中药复方的研究,在组方原理、不同给药途径相关性、体内过程等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提出了生物组合化学新概念和研究思路,进行了青蒿素类和延胡索生物碱等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863、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主编或编著学术论著和教材6部;申请发明专利授权26项,其中授权9项;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已培养博士36名,硕士生30名。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编:110016
通信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办公地点:南校区行政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