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大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网 >> 学科建设 >> 学术报告 >> 浏览文章

“沈药无涯论坛”2015第16讲 谭仁祥教授:共生菌天然产物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发布时间:2015-06-03 09:14:50 【字体:

报告题目:共生菌天然产物研究

报告时间201566日(周六) 15:00-16:00

报告地点:科研楼五楼研究生学术报告厅(原科六)

报  :谭仁祥教授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宋少江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处处长)

主办单位:药物化学学科

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研究生现代药物领域创新与交流中心

聆听无涯论坛  拓宽学术视野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踊跃参加!

报告人简介

    谭仁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先后深造于德国(F. Bohlmann)、瑞士(K. Hostettmann)和美国W. Fenical的实验室;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和跨世纪人才计划基金(1994),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008-2017)、国家科技部863主题项目和重点项目等项目。部分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 Rev.><Nat. Prod. Rep.>等刊物上,论文被SCI他引5300多篇次。获英国皇家化学会天然产物报道奖(亚洲迄今仅此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和两项教育部一等奖。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Nat. Prod. Rep.>顾问编委等;曾任国际天然产物发展协会主席、<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等。

报告内容简介

天然产物依然是新药物分子或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但天然产物化学学科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大量天然产物已被发现,故当今已知物屡被重复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极大的浪费,采用何种思路寻找新活性物质就显得比较重要。报告人注意到:在物竞天择的“铁理”下,只有进化获得更完善代谢酶系统的物种才能成功应对天敌侵害、病菌侵袭等自然胁迫与挑战,故某些生物学规律悄然暗示着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存在。报告人将重点提及如何基于生态适应、互惠共生等生物学现象从共生真菌培养物中发现结构全新的活性化合物,并讨论其在新药发现方面的意义或启示。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邮编:110016
通信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邮编:117004
     办公地点:南校区行政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