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彭金咏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以“经典天然产物-薯蓣皂苷的再研究与新发现”为题,在图书馆第一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无涯学院兼研究生院院长、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主席宋少江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彭金咏教授首先介绍了许多天然产物在被发现后未进行深入研究而导致的自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一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随后,彭教授以自己课题组研究多年的穿山龙的主要活性成分-薯蓣皂苷(Dioscin)为例,从其生物学活性、分子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向大家做了具体阐述,并介绍了从中获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重要发现。这些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薯蓣皂苷对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酒精性肝损伤、炎性肾损伤、肾纤维化、顺铂诱导的肾毒性、心脑肝胃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2.薯蓣总皂苷对骨质疏松、肥胖、T2DM和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薯蓣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作用;4.发现了SDC4、ITGA5、FABP4、miR-351-5p/Sirt6、miR-140-5p/Nrf2等与器官损伤保护密切相关的新药物作用靶点。最后,彭教授总结道,薯蓣皂苷的再研究避免了自然资源浪费,为创新药物研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相关临床疾患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教师与广大研究生积极发问,大家围绕薯蓣皂苷经体内代谢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发挥药效作用的靶点蛋白等相关学术问题,与彭金咏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这次报告会开拓了在座师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大家对经典天然产物的探索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