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李华
导师姓名: 李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7202
所在学院: 无涯创新学院
所在部门: 结构药理学与药物化学实验室
职称: 教授
职务:
最高学位: 博士
所招专业: 100706药理学(博士)、1007Z2天然药物化学(博士)、100706药理学(硕士)、1007Z2天然药物化学(硕士)、1055药学(药理学方向)(硕士)、1055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硕士)
通讯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E-mail: 5402118@qq.com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导师介绍

个人情况介绍、概览

李华,男,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PI教授;本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日语药学专业,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获得药理学硕士,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获得有机化学硕士,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获得分子生物学暨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而后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进行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研究。2013.5-2022.10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生物药学系主任。2015.10-2017.12月担任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现为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PI,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领军人才,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结构药理学与中药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药理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Acta Materia Medica杂志执行主编,Zoonoses杂志副主编、《药学研究》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区域联合重点项目1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其他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及天然产物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重大疾病的结构生物学、小分子靶向降解技术等。在Science、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APSB、JM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被引超过6000多次。主编《中药化学》,副主编《中药药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天然药物化学》等多部规划教材。2021-2024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前2%科学家榜单”。

团队目前有3名教授、1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博士后、在读博士10余人,硕士生70余人,形成了富有创造力和挑战精神的可持续创新学术梯队,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区域联合重点1,专项1,面上9,新疆联合2,青年10),重大新药创制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5项博士后科学基金(含1项特别资助),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研究总经费超过4000万。实验室技术平台涵盖有机合成化学、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与药物分析学、计算机虚拟筛选与辅助药物设计、蛋白质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生物化学和酶动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药物靶点筛选和表型筛选、药效学活性和毒理学评价等创新药物(中药)发现的临床前评价各个环节,目前已经发现多个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团队主要在中药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迄今共培养毕业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60多人。常年选派有发展潜质的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深造、联合培养;所培养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18人次;毕业生去向为中科院、985和211高校、各大医院和大制药公司、出国留学等。具体研究生培养及科研情况,请关注课题组公众号:

人才称号社会兼职(限填10项)

1.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

2. 福建省高层次引进人才

3.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领军人才

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5. 世界中联中药化学专委会常务理事

6. 福建省药理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7. Acta Materia Medica杂志执行主编,Zoonoses杂志副主编,《药学研究》杂志编委

8.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指导老师

9.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高新领域国家科技计划(863)评审专家

10. 波兰国家科学中心基金评委、河北省、湖北省和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评审专家、澳门科技基金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限填3项)

研究方向一: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及天然产物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二:多模态数据驱动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三: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设计与发现、创新靶向抗肿瘤药物发现,小分子靶向降解技术(Protac)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含科研获奖等情况)(限填10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结构药理学和靶向降解组学的闽台道地中药抗结直肠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靶点研究”,No.U24A20784 ,260万,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结核菌新型毒力因子调控免疫反应的机理”子课题,No.2022YFA1303500-002 ,125万,主持

3. 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重大专项,“耐药菌防治药物品种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课题“抗耐药结核菌药物发现的关键技术与品种研究”,No. 018ZX09721001-004-007,434万,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项目,基于维药阿里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精准治疗药物发现,No.U1803122, 56万,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靶向抗肿瘤候选药物TOPK激酶抑制剂的筛选、设计和活性评价, No.81773637,58.5万,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结核杆菌代谢关键酶DprE1结构的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设计和活性评价,No. 81473254,70万,主持

7. 福建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特色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No.2023L3014,80万,主持

8. 福建省科技厅,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重大项目,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的降糖靶标发现及新药二次开发,No.2024Y9503,100万,主持

9. 教育部首批高校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重点项目,60万,主持

10. 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锦灯笼中酸浆苦素Physalin F选择性抑制IDH1突变酶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4万,主持

近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限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须写明影响因子)(限填10篇)

1. Yang YY, Xie HR, Yu XB, Liu Y, Wang H, Li H*, Chen LX*. Design,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first DYRK1A degrader for promo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β-cell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4, 35(11): 109570. (IF = 9.4)

2.Chen Z#, Wei X#, Zheng Y, Zhang ZW, Gu W, Liao WJ, Zhang H, Wang XY, Liu J*, Li H*, Xu W*; Targeted co-delivery of curcumin and erlotinib by MoS2 nanosheet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ynergetic chemotherapy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lung cancer.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3, 21(1): 333. (IF = 10.2)

3. Liu Y#, Xu W#, Li MX, Yang YY, Sun DJ, Chen LD*, Li H*, Chen LX*.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inhibitors of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n cancer.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3, doi.org/10.1016/j.apsb.2022.12.019. (IF = 14.5)

4. Liu Y#, Zheng M#, Ma Z#, Zhou Y, Huo J, Zhang W, Liu Y, Guo YY, Zhou XC, Li H*, Chen LX*. Design,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D-L1 degraders to enhance T cell killing activity against melanom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3,34:107762. (IF = 9.1)

5. Chen YM#, Xu W#, Liu Y#, Zhang JH, Yang YY, Wang ZW, Sun DJ*, Li H*, Liu B*, Chen LX*. Anomanolide C suppresses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by ubiquitinating GPX4-driven autophagy-dependent ferroptosi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3, 19(8):2531-2550. (IF=10.75)

6. Wu YL#, Yang YY#, Wang W#, Sun DJ, Liang J, Zhu M, Li H*, Chen LX*. 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2, 12(11): 4262-4265. (IF = 14.5)

7. Wu C#, Liu Y#, Yang Y#, Zhang P, Zhong W, Wang Y, Wang Q, Xu Y, Li M, Li X*, Zheng M*, Chen L*, Li H*.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SARS-CoV-2 and discovery of potential drugs by computational method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0, 10(5): 766-788. (IF = 14.5) 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

8. Lei K#, Gu X#, Alvarado AG, Du Y, Luo S, Ahn EH, Kang SS, Ji B, Liu X, Mao H, Fu H, KornblumHI, Jin L*, Li H*, Ye K*. Discovery of a Dual Inhibitor of NQO1 and GSTP1 for Treating Glioblastoma.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20, 13:141. (IF = 28.5)

9. Zheng M#, Huo J#,Gu X#, Wang Y, Wu C, Zhang Q, Wang W, Liu Y, Liu Y, Zhou X, Chen L*, Zhou Y*,Li H*.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Dual PROTACs for Simultaneous Degradation of EGFR and PARP. Journal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1, 64:7839−7852. (IF =7.3)

10. Liao J*, Li H*, Zeng W, Sauer DB, Belmares R, Jiang Y*.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Ion Exchange Mechanism of Sodium/Calcium Exchanger. Science, 2012, 335: 686-690. (IF = 56.9)

主编或参编的教材、专著(限填10项)

1.《中药化学》(第一版,十四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主编

2.《中药药理学》(第三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

3.《药理学》(第三版,十三五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

4.《微生物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副主编

5.《药理学实验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编委

6.《药理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编委

7.《中药毒理学》(十四五精品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委

8. Elsevier出版社专著《IN SILICO DRUG DESIGN》,参编

专利及其他(限填10项)

1. 同时诱导EGFR和PARP蛋白降解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202110170636.0

2. 一种冠状病毒主蛋白酶3CLpro 抑制剂及其应用. 专利号:ZL202110534100.2

3. 一种基于Cereblon配体诱导SHP2蛋白降解的双功能分子化合物. 专利号:ZL202011430267.6

4. 三氮脒在制备弗林蛋白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专利号:ZL202011023513.6

5. 千金二萜烷分子拼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号:ZL 202111239445.1

6. 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号:ZL 202011460184.1

7. 突变的IDH1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 专利号:ZL202010174837.3

8. 一种睡茄交酯 Ⅱ、提取方法及其用途. 专利号:201710930614.3

9.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号:ZL201811154243.5

10. 续随子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号:ZL202010174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