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孟大利
导师姓名: 孟大利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09
所在学院: 中药学院
所在部门: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研室副主任
最高学位: 博士
所招专业: 1007Z2天然药物化学(博士)、071001植物学(硕士)、1007Z2天然药物化学(硕士)、105507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硕士)
通讯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办公电话: 024-23986475
手机号码:
E-mail: mengdl@163.com
导师类别:
导师介绍

个人情况介绍:

孟大利,男,2004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沈阳药科大学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工艺开发与质量评价。2007年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负责中药新药的药学审评工作。20104-20108月日本北海道药科大学访问学者。201011-201112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教学方面,主要担任《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英语》、《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植化方法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参与编写《中药化学》、《专业外语(天然药物化学)》和《英汉-汉英天然药物化学词汇》等教材。迄今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其中5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6篇毕业论文获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科研工作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其他省部级级课题5项;参与各级课题5项。主持新药开发课题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5项专利授权。先后获得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三等奖、校十一五、十二五青年科技标兵等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中药和天然药物中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二: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学的天然药物活性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三:民族特色药材的发现及其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人才称号、社会兼职等:

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辽宁省、沈阳市欧美同学会理事;

3.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

4.中国药学会施维亚青年药物化学奖;

5.校十一五、十二五青年科技标兵;

6.国内外多部学术期刊《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BioorganicMedicine Chemistry Letter》、《Natural ProductResearch》、《BiochemicalSystematics and Ecology》、《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有机化学》、《中国化学》等审稿人。

主持的科研项目(限10项):

1. 基于三元-气血论和BACE-1/GSK-3β双重抑制作用的三种土家药抗阿尔茨海默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694(主持)。

2. 民族药材小槐花抗阿尔茨海默病物质基础与构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4061(主持)。

3. NMR选择性分离技术对两种侗族特色药材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3154(主持)。

4. 中药安全检测技术及标准平台:中药材及饮片染色增重检测技术平台-天麻质控指标性成分的制备子课题,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2014ZX09304307-002-007(主持)。

5. 文冠果壳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药学研究子课题,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2009ZX09103-119(主持)。

6. 辽宁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本溪)基地建设子课题:和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子课题,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2010ZX09409-304(主持)。

7.基于BACE-1/GSK-3β双重抑制活性的特色药材毛黄堇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物质基础研究,辽宁省科技厅优秀人才培育项目,2015020751(主持)。

8. 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辽宁省教育厅,LJQ2013104(主持)。

9. 核磁选择性分离技术对东革阿里中生物碱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研究,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2010921074(主持)。

10. 北清香藤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2008921100(主持)。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A green and facile preparation approach,licochalcone A capped on hollow gold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ing the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of anticancer natural product,Oncotarget,2017,8(62):105673-105681,IF5.168.

2.The analgesic activities of Stauntoniabrachyanthera and YM11 through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directlycontrolling the sodium channel prompt,ScientificReports, 2017,7: 7574,  IF4.259.

3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andstems of 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 and their bioactivities, Journalof Functional Foods, 2015, 14:374-383, IF3.973.

4.A new resource of hepatic protectant,nor-oleanane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fruit of 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Journalof Functional Foods, 2015, 16:28-39, IF3.973.

5. Xanthoceraside hollow gold nanoparticles,green pharmaceutics preparation for poorly water-soluble natural anti-AD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16, 506, 184-190, IF3.649.

6.The tot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ofXanthoceras sorbifolia improve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s through againstoxidative stress and synaptic damage, Phytomedicine, 2017, 25, 15-24, IF3.526.

7.Potential anti-Alzheimer’s diseaseactivities of the roots of Desmodium caudatum,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6, 90, 94-99, IF3.181.

8. Brachyantheraoside A8, a new naturalnor-oleanane triterpenoid as kidney-type glutaminase inhibitor from 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RSC Advances, 2017, 7:52533-52542, IF3.108.

9.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studies on the stemsand roots of Jasminum lanceolariumRoxb,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171:335-341, IF3.055.

10.Gastro-protectiveeffect of edible plant Artemisia argyiin ethanol-induced rats via normaliz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oxidativestres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8, 21:207-217, IF2.981.

授权专利:

1.降甲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及其活性组合物的组合方法和应用,ZL201410849254.0

2.一种文冠果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410066842.7

3.清香藤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ZL201210502608.5

4.一种文冠果壳苷的制备方法,ZL201310419295.1

5. 黄腊果皂苷类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010196515.5